第121集-金色王
视频播放:
音频播放:
说明: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
各位菩萨: 阿弥陀佛!
今天我们想要跟各位介绍另一个本生故事,叫作“金色王”的故事。这“金色王”的故事是说明一种布施——就像说我们佛教徒每次要吃饭的时候,我们总是要先布施、先供养,要有舍心,所以我们会把我们的食物来供佛。其实这个在培养我们行布施的一种正确观念,也因为这样子,我们才可以免除贫穷,所以 佛陀就跟我们讲了“金色王”的本生。
这是说:在过去有一个王叫作金色王,这个金色王他非常的富有,因为那个时候是人寿八万四千岁的时候,所以人民非常的富足,根本没有贫穷。所以说当时金色王他就跟他的大臣商量说:“我们现在已经这么富足了,所以我们其实对于人民的商业的交易,我们就不需要再收税了。为什么?因为我们的积蓄足够,所以说不需要收税;而且对于人民也不要给他增加什么样的税赋。”所以,在金色王的都城就全部都没有税赋了,人民就生活得非常的富足。
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,突然天象产生了变化,就有所谓的不好的星象产生;也就是开始气候改变,所以金色王就找了相师来询问,说:“有这样的星象产生,那会有什么样的问题?”这个婆罗门就跟金色王说:“现在有恶星出现,所以将来会产生饥荒;也就是十二年会产生饥荒,人民都没有食物可以生产,所以这个十二年会非常难过。”
金色王就思考这个问题,他说:“如果说十二年的气候改变,使得人民都没有东西吃,人民显然都要在这十二年里面都饿死啦!”然后他也在估量,他说:“如果说人民里面很富有的人,他当然他是可以度过去,他不至于饿死,因为他们有很多的粮食。可是如果说是一般的人民,他显然没有办法有这么多的财富跟粮食可以度过十二年的天灾啊!那时候怎么办呢?”所以,他就召集了大臣来商量怎么解决这样子的天候变化。
然后大家共同商量的结果就是说:“我们应该来统计一下,我们现在所有的人民、所有的有钱人等等,所拥有的这一些财富跟粮食总共有多少。我们应该要进行统计,然后我们应该把它集中起来,然后来分配;也就是说,每个人都不管他的身分地位是高是低,所有的人都要吃一样的分量的食物——就是要产生配给,大家都要平等,连国王也一样。”这个时候,大家就拟定了这样的一个计划,要来度过这个十二年。
金色王听了大臣的建议之后,就实行了这样的建议。然后就在他的国家里面,开始请人去调查所有的财富到底有多少?我们到底有多少的粮食?而且他也开始召集了所有的大臣,还有各个地方的有钱人,全部把他集合起来,跟他们说:“我们接下来会碰到十二年的饥荒,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大家联合起来,要来对抗这个饥荒,否则的话大家都可能会饿死。”因为他非常地爱护人民,所以这一些有钱人或是这些贵族,乃至拥有很多财富的这些人,也都愿意配合。所以金色王就调集了国家里面所有懂算数的、安排计划的所有的人,全部来面对即将到临的饥荒。
事情也都按照这个计划去实施。所以金色王就把整个国家里面的所有的食物全部集中,然后逐渐来分配—─来分配给国家里面所有的人能够平等地来饮食。譬如说,一个人一天可以吃五升的熟饭,那大家就这样来配给,希望能够来度过这十二年的饥荒。经过这样的计划实行之后,这个国家的饥荒就一直度过、度过;经过了十一年,他们的食物就已经到达了快要用完的情形,也就是说没有办法满足全部的十二年。
经过了十一年又一个月,其实食物就已经越来越不够了,开始有人产生了饥饿;因为食物已经不够了,可是还有十一个月怎么办呢?所以金色王就非常的忧愁说:“还有十一个月的饥荒,那我们可能都要饿死了!”所以金色王就非常的悲哀说:“我们这么富足地过生活,可是我们还是有饥饿的时候;这也在说明一个道理:也就是说,我们在富足的时候,不是我们永远都是那么富足,我们总是有可能会有挨饿的时候,因为我们过去世还是有没有布施的时候。虽然我们也许在现在这个社会里面,有非常富足的而且非常丰厚的饮食,那是因为我们过去的布施导致的那个环境适合这样子的情况,所以我们就很富足;可是我们过去也有种下一些不好的因:我们也曾经吝啬过、不愿意布施,这也会使得在这个中间也会有这种饥饿的情况,也会有不富足的情况产生。”所以金色王想到这些事情,他就非常的悲伤,不晓得该怎么办啊!
这个时候刚好有一个菩萨,这个菩萨已经经过了四十劫的修行行菩萨道;当时他也在金色王的都城里面生活,然后他就观察当时的世界。有一次,他就在森林边,看到一对母子行了乱伦的事情;这个菩萨就内心非常的难过说:“这个世界的众生是这么污秽,然后这么污秽的众生,他怎么跟他们相处呢?他要如何行菩萨道呢?”所以这个菩萨就说:“这样的众生根本太难度化了!”因为他们还行了这样的邪淫。
所以,当时行菩萨道的这个菩萨,因为这个缘故,他就观察了世间的种种的相貌,说:“这个世界,是因为有很多的无明产生;因为有无明产生,所以说众生造作了不好的行,有造种种的业等等、等等。”这样来观察因缘法。同时他也观察我们的色身,是因为因缘的关系,所以它生起了;可是这个因缘也会灭,就散坏了。而且不只是我们的色身是这样子,也不只是器世间是这样子,是所有一切的色法统统是这样子;可是也不是所有的色法是这样子而已,包含我们的感受啊,我们的受阴,我们的想阴,我们的行阴,还有我们的识阴,其实也都是一样,因缘和合而生起,也会因缘和合而散坏。所以因为这个缘故,这个菩萨就观察了世间的这些因缘的相貌,他就成就了辟支佛果,成为辟支佛。
当时,这个辟支缘觉世尊,他就观察这个阎浮提,说这个世界现在面临了饥荒,他已经成就了辟支佛的实证,这个世间人虽然那么多,可是很多人都是心性不好,不值得他去帮助;可是他既然已经成为菩萨了,已经成为辟支佛,他总是想要利益一些人啊!那他如何来利益这些众生呢?他就观察这个世间:来观察说有谁是他可以去利益的?有谁是他可以去帮助的?所以这个时候他就观察到这金色王他碰到这样的事情,而且南阎浮提产生了饥荒,金色王这个国家面临到饥荒的情况。所以这个辟支佛就兴起了一种念头说:“我应该来利益金色王。”辟支佛当时就想要吃饭,然后他说:“那我去利益金色王,我去向他乞讨,让他能够有福田可以种植。”所以辟支佛就在空中飞行,就飞向了金色王。
当时金色王在他的都城里面,在那个楼顶上,他在那边忧愁说:“他这个国家已经经过了十一年平安,可是食物毕竟还是逐渐用完了。这个时候他的饮食已经都尽了,国家里面的每一个人的食物统统都耗尽了。”这个时候金色王就在忧愁,因为他最后还剩下一顿的食物,这个食物是他所吃了之后剩下的一顿。
金色王跟他大臣就在他的都城里面忧愁这件事情。辟支佛就从远方飞行过来了,飞行要靠近都城的时候,就有大臣看到说:“怎么会有一只大鸟飞过来呢?”大家就很好奇。又有另外一个大臣看到说:“那个不是鸟,那一定是会飞行的夜叉鬼,他要来吃我们,那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。”当时的金色王他也在旁边,他听到大臣们在议论纷纷,所以他也揉揉眼睛看飞行的到底是什么?就看清楚说:“都不是鸟,也不是什么飞行的夜叉要来吃我们,他其实是一个仙人,这个仙人他想要来利益我们。”所以大家看到辟支佛飞行过来,每一个都匍匐在地,向辟支佛行礼。
然后辟支佛就被金色王迎接,坐在一个高座上面。金色王就跟辟支佛请示说:“辟支佛!你来这边有什么指教?”其实辟支佛一般都是不说法的,所以辟支佛就拿起了钵,向金色王要来乞讨供养;那金色王就很悲伤啊!他说:“我曾经这么富有,我们有丰衣足食的时候,可是我们现在偏偏那个时间已经过了,我们现在都没有食物啊!我们根本没有好的食物可以供养辟支佛。”所以他就非常的悲伤。
旁边就有一个天女,他就提醒了金色王说:“你还有一顿饭啊!”金色王心里想:“这顿饭如果我吃了,我才能活啊!我不吃,我就死了。”可是他后来又想想说:“其实我吃了,我还是要死。可是这个修行人,这个辟支佛,他的修行清净,多么殊胜啊!如果说修行清净的辟支佛来向我乞讨,结果我没有东西可以来供养他,那我实在太对不起这个修行人了。”他就想到说:“如果说我能够不吃这个饭,虽然我会死,可是我毕竟可以帮助到一个修行人,而且是一个清净的修行人。”所以金色王思考到这样的问题之后,他就决心说他宁可不要吃这个饭,为什么?因为吃了,还是没有食物,还是死掉。可是明明现在已经有一个清净的修行人来到面前来行乞,希望获得布施供养,我当然应该要把我最后剩余的食物布施给辟支佛。所以他就回头问了他的厨师说:“我是不是还有剩下一些饭啊?”这个厨师就回答说:“是啊!大王!您就只剩下最后的一餐饭啊!”“好!”金色王就说:“那你去准备好好地供养辟支佛。”
所以,厨师就去准备,就把原来要留给金色王的最后的一餐饭,就准备好,就交给金色王;然后金色王就统领著他的大臣,还有所有的人民,就供养了辟支佛,而且发了誓愿说:“以这样子布施辟支佛的功德,希望一切人也能够跟他一样,随喜他最后的布施。”因为他只剩下这个饭,除了这个饭之外,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布施了,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随喜这个最后的布施,来免除将来的贫穷。
他发了愿之后,大家也都随喜之后,就把这个饮食交给了辟支佛。辟支佛就非常的欣喜,取得供养之后,辟支佛就飞行、显现神通飞走了。金色王就跟大家说:“我们都要饿死了,我们不要死在一起,大家回去吧!我们就在自己的地方死掉好了。”然后大家就跟金色王拜别,说:“我们大家都要饿死了,我们最后再跟大王您见面—见最后的一次面—然后我们大家就离开了。”所以大家就这样依依不舍,最后大家也都离开金色王回到自己的地方。
然后大家都跟金色王一样,就等著饿死了。辟支佛飞行走了之后,他就找一个地方准备开始受用这一餐饭。这辟支佛才刚开始受用,整个阎浮提开始吹起凉风,然后天就开始降下一些食物跟饮食,掉到金色王他所统领的这个国家里面;不只是掉下食物,还有掉下种种的植物,乃至最后掉下了种种的珍宝。所以最后金色王跟他的人民,就因为布施辟支佛的福德,使得他们的善业因缘快速成熟,所以最后都能够富足。
所以,佛陀就跟大家说:“你们知道金色王是谁吗?其实金色王就是我啊!就是过去的我。因为我有这样的布施,所以最后能够成就佛陀的果位,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常行布施。”
好!我们就简单跟各位介绍故事到这边,谢谢各位菩萨收看。
阿弥陀佛!(蔡正礼老师)
本文标签:金色王(1)
本文关键字:金色王
相关阅读
- 上一篇:第122集-太子慕魄
- 下一篇:第120集-顶生王
推荐文章
阅读排行
讲座文稿
- 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
- 活在当下,并非心性无见
- 佛藏经卷第一
- 佛藏经卷第二
- 佛藏经卷第三
- 佛藏经卷第四
-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
- 佛说解节经
-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
- 深密解脱经卷第二
- 深密解脱经卷第三
-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
- 深密解脱经卷第五
- 种子起现行,现行熏种子
- 解深密经卷第一
- 解深密经卷第二
- 解深密经卷第三
- 解深密经卷第四
- 解深密经卷第五
- 无明罗刹集
- 供佛是累积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
- 在家菩萨对待欲望的正确态度
- 供佛的细节
- 《心经》解读
- 《心经》所说的心是什么?
- 五戒的五施与五善
- 《心经》概说
- 三福净业之“深信因果”
- 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......
- 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讲什么?
- 佛陀49年为大家说法的内容
- 关于搭衣
- 戒法常有开缘及遮止
- 八关斋戒资料整理
- 三界六道与业及解脱果的关系
- 戒能遮除烦恼
- 戒有几种?
- 僧伽有几种?云何为坏僧?
- 持咒有用吗?
- 从凡夫到成佛的52个步骤
- 禅宗“开悟”究竟是怎么回事?
- 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,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
- 修学佛道“信”很重要!--三资粮之“信”资
- 菩萨转依如来藏的功德--平实导师法语
- 亲见自住弥陀
- 「一句佛号概括事理」的真正意涵
- 声闻、缘觉圣人和 佛的十八种差别
- 什么是佛
- 如来行一切行、修三种增上学都是为了利益众
-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:继承、婚姻或自己努力
- 正说无余涅槃
- 十信位修学的基础是什么?
- 《成佛之道》简介
- 仰望佛陀
- 菩萨---当满足信位,入初住位修学,快速增
-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,到底有何关联?
- 佛陀49年为大家说法的内容
- 心解脱与慧解脱
- 引导学人快速开悟是破坏佛的正法——开悟须
- 菩萨为什么要去修证广大的福德?
- 《心经》到底在说什么?
- 定慧知见
- 定的正受
- “有情无情同圆种智”一语乃方便说法,非真
- 学佛最大的盲点就是想要了生脱死
- 什么是真正的法师
- 佛法中的智慧有几种
- 定力、定境、定相的差別
-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
- 大乘法中的善根
- 何谓“五浊”?
- 八种无福听闻佛法的众生
- 八解脱(九证法)
- 见惑与思惑
- 戒有几种?
-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,当须先求见道
- 证初果的观行
- “空”有两个含意
- 菩萨之四果
- 欝头蓝弗——以定为禅无法解脱生死
- 禅定与静虑之异同
- 何谓自利利他?
- 度众的善巧方便
- 真正的菩萨行
- 菩萨初果——须陀洹
- 菩萨二果——斯陀含
- 菩萨三果——阿那含
- 菩萨四果——阿罗汉
- 具足发起菩萨性的有情会显现出怎样的性相以
- 如何修证解脱道
- 菩萨种性何其尊贵
- 皈依后的正行
-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
- 持守菩萨戒的三个基本原则
- 如何修证四果
- 如何修证三果及初禅的发起
- 如何修证初果
- 菩萨种性的义涵?如何发起、乃至圆满菩萨种
- 如何修证声闻菩提
- 修苦圣谛断我见
- 禅宗“开悟”究竟是怎么回事?
- 在佛法上面的进步要依靠四个条件
- 你能管住自己吗?
- 烦恼的真正原因
- 何谓一心不乱?怎样如说修学入一行三昧?
- 佛法中是不是求财富就一定可以得到财富?
- 财产交税或分给子孙,算不算布施种福田
- 钱财交税或给子孙,算不算布施?
- 四宏誓愿就是自利利他!
- 三资粮之“愿”
- 定的正受
- 略说『功德』与『福德』之义涵
- 菩萨为什么要去修证广大的福德?
- 亲情、友情、爱情,乃至菩萨的悲心,都只是
- 定力、定境、定相的差別
- 五种有智慧的布施
- 释迦牟尼佛因大悲心而发菩提心---“疾得成
- “自觉觉他”时“得无违拒”,才是真正的无
- 如何修学真正的禅定?
- 菩萨修学忍辱的三项主要内容
- “知见立知”与“观行”的差异
- 妄想因何而生?使定力提升的关键是什么?
- 如来藏本来具足,世间第一位众生为什么有无
- 犯五逆罪可以成佛吗?是否罪性本空?
- 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?
- 密宗对四加行之误解
- 如何看待《西藏生死书》里面的内容?
- 声闻、缘觉为什么不能称为佛?
- 何谓天魔 阴魔 烦恼魔?
- 六字大明咒的真实意涵
-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?
- 莲花在佛教表示什么?
- 十四种误会的学佛方向
- 破邪显正乃中国佛教宗门传统家风
- 十回向位的修行
- 三贤位之十回向位
- 灵魂是不灭的吗?
- 佛教的五净肉或三净肉是什么?
- 《楞严经》中「情」、「想」什么是意思?
- 三贤位的修行,应当如何圆成进入初地的功德
- 目录 引言:缘起与五个题目
- 第一章 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第一节 永嘉大师
- 第一章 第二节《证道歌》与般若中观之关系
- 第一章 第三节 离念灵知是妄心
- 第二章 默照禅古今之差异 第一节 现代“禅
- 第二章 第二节 天童宏智正觉禅师之默照禅
- 第二章 第三节 关于大慧宗杲与天童宏智间的
- 第三章 佛法必须具足三德 第一节 解脱道不
- 第三章 第二节 佛法只有二主要道.
- 第三章 第三节 具足三德方能成佛.
- 第四章 释印顺人间佛教与佛菩提道之差异 第
- 第四章 第二节 当今台湾佛教之人间佛教弘法
- 第四章 第三节 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与佛菩提
- 第四章 第四节 真正的人间佛教
- 第五章 人间佛教的正修行,必须注意之事项
- 现场即时问答
- 跋:藉无门慧开禅师语,与当代佛门四众共勉
- 第001集 共相怨害喻--陀罗尼
- 第002集 五百陀罗尼
- 第003集 菩萨妙陀罗尼
-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
-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
- 如来有所说法耶?
-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
- 大慧与天童同一所证:如来藏
- 大慧禅师之心性
- 离念灵知之非
- 似即似,是则不是
- 天童正觉禅师所悟者其实不由默照而得
- 悟的六种表象
-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---永嘉大师
- 眼见佛性
- 言语道断、心行处灭的真心
- 禅宗历代传法偈
-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
- 禅宗公案是灭六见之法
- 藉无门慧开禅师语,与当代佛门四众共勉
- 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真义
- 默照禅古今之差异
- 破邪显正乃中国佛教宗门传统家风
- 念佛现世所得十大利益
- 何谓一心不乱?怎样如说修学入一行三昧?
- 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如何讲助念的法
- 无相拜佛心得
- 无相拜佛、念佛,真好!
- 【般若信箱】关于往生的系列问答
- 确保您的权益-捐赠器官应自我保护
- 通过无相念佛,具足静中思虑的能力!
- 浅谈无相忆佛拜佛之中的掉悔盖
- 行六事法,可以往生兜率陀天值遇弥勒
- 如何看待《西藏生死书》里面的内容?
- 修学念佛法门三资粮--信愿行
- 念佛就能往生,何需受五戒、修十善?
- 毁谤大乘不生极乐
- 勿入极乐边地胎生
- 三资粮之行:三福净业之“孝养父母、奉事师
- 三资粮之信、愿
- 三资粮之行:三福净业之“受持三归”
- 三资粮之行:三福净业之“具足众戒,不犯威
- 关于种福田
- 你帮家人所选的最好保险就是学佛
- 时间的故事
- 周利盘特依教奉行,成就阿罗汉果
- 鬼神干扰母子,诵念《正觉总持咒》安宅得救
-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
- 佛法中是不是求财富就一定可以得到财富?
- 怎么改善自己未来世的福报?
-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
- 《心经》到底在说什么?
- 年轻人,二十四孝,你知道几孝?
-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容易陷入痛苦中出不来?
- 为什么我们跟越亲的人越没耐心?
- 我看到的对面那个人,其实是我自己
- 如何感召智慧福德之男或端正有相之女?
- 节约不贪,则可延寿;奢侈过求,受尽则终
- 不生不灭法是宇宙的起源
- 佛法实相与物理学一致吗?
- 制约与习气
- 娑婆世界人类起源
- 将来万一有复制人类,请问此复制人有无灵性